随着反渗透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广泛应用,反渗透膜在运行中污堵问题也越来越受重视,我们知道反渗透系统的关键部分是膜元件,保证反渗透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是保持膜及表面的干净,任何物质在膜表面的沉积都会堵塞膜,进而降低出水量和质量,要维持工厂的生产,就必须对膜元件进行清洗以去除污堵物,而膜的频繁清洗同样会对膜元件造成损害,缩短其使用寿命。
在严重污堵的情况下只能采用更换新膜的方法来维持生产运行,这些都是生产企业不希望发生的事情。在任何情况下,预防要比处理好。
原水进入反渗透膜系统后水中无机盐不断浓缩,浓度不断升高,当部分无机盐浓度浓缩到超过其溶度积后,无机盐将会开始从水中析出并在反渗透膜面上结垢沉积,造成反渗透膜的污堵。而通过投加阻垢剂后将会提高无机盐在水中的溶解度,延缓无机盐的结晶析出的过程,分散无机盐已析出晶体,减少结垢沉积的发生机率。
反渗透膜的阻垢原理主要有三种:溶限效应(络合增溶)、晶格歪曲机理、分散作用(静电斥力)。不同的阻垢剂选用不同化学物质组分进行复配,可以具备其中的一种或几种阻垢机理,达到协同效应,有效控制RO系统浓水侧的结垢问题。阻垢剂生产商会通过原水水质分析和对水质结垢趋势的计算,选择适合控制该水质结垢特点的阻垢剂,达到全面有效的阻垢目的。
反渗透装置所采用的膜是一种实用而经济的商品化膜,但它的缺点是抗微生物侵蚀能力差,长时间使用会致使微生物大量增长,分泌的粘液粘附在膜面上时压差增大,后堵塞通道,造成水通量下降,一旦微生物进入反渗透系统,极易在膜面滋生,并分泌粘液黏附水中的胶体悬浮物、无机垢粒,形成微生物黏膜层。一旦形成黏膜层,仅仅依靠提高水流速度是无法有效去除。
使用化学清洗后可以暂时恢复膜的压差,但进水一段时间后,微生物又重新繁殖起来,压差就又上升了。膜面一旦发生微生物污染,生物污染可在整个反渗透膜中形成。
每天详细记录反渗透系统运行指标,具体包括:进水流量、进水电导率、进水压力、产水流量、产水电导率、浓水流量、段间压差等数据,并与初始运行的标准化数据对比,以方便及时发现并找出问题的根源,避免不正常运行对RO膜造成损坏。